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1893年5月,旧日本陆军就建立了战争时期的后勤保障体系,设立了兵站总监部和管理部,负责陆军的物资供应、运输、通讯、卫生医疗等后勤保障体系。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,日军这套体系基本保留,不过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,从事后勤的部队编制有所变化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日军的物资通过运输到达最后一级兵站,这种兵站称为兵站末地,是物资从后方运输到前线的最后一个中转点。到达兵站末地的物资是如何运送到前线呢?这就需要日军的辎重队和行李队。所谓辎重队,包括各类如辎重联队一类的部队,他们负责从兵站末地领到粮秣与弹药,随后运抵前线部队的后方地域,并开设弹药交付所分发物资。一般步兵弹药交付所设2个,炮兵弹药交付所与粮秣交付所各设1个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说完辎重队,再来聊行李队,这种部队一般设置在步兵大队等战术单位内,负责本大队的后勤补给。行李队还分为大行李、小行李部队,其区别是大行李队负责粮秣、被服等吃穿事宜,小行李队负责安排弹药、器械等东西。行李队的任务就是从各个交付所领受弹药、粮秣等物资,然后转运至前线部队,他们是整个后勤保障体系的最后一环。以上就是日军最靠近前线的后勤保障情况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日军辎重队最大的编制是联队,他们配属师团级单位,人员编制为3461人。1938-1939年,日军编成了大量独立混成旅团,用于占领地区的反游击战。这种旅团不辖辎重和行李部队,平时进行小规模作战时,临时抽调作战部队士兵和征用百姓担任后勤补给,如果要进行长期远距离作战,就要给其配属辎重部队。
时间进入四十年代,日军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占领区内的八路军和新四军,他们采用游击战的方式灵活机动的打击日军。为了应付这种低强度的作战方式,日军的后勤保障部队也相应进行调整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1940年2月,日军组建了番号1至3的独立辎重兵联队,这种联队与之前师团下辖的辎重联队无法相提并论。一个独立辎重兵联队其本部编制31人,乘马19匹;联队下辖四个中队,每个中队编制138人,乘马18匹,驮马80匹;整个联队编制583人,马411匹。
三个独立辎重兵联队中的第1联队配属第1军,本部及1中队驻地山西太原,其它3个中队分别驻扎在汾阳、阳泉和淳县,第1联队参与了山西境内大部分扫荡作战。1944年3月-1945年5月,该部曾经配属第12军参与豫湘桂会战,后回归第1军直至日军投降。独立辎重兵第2联队配属第11军,主要活动区域在湖北,1942年10月调往南洋,1945年该部在缅甸投降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独立辎重兵第3联队建立后配属华南方面军,1943年3月调到太平洋帕劳群岛,后来参与新几内亚战役。该部1944年2月调往缅甸战场,参与几次作战后在缅甸投降。1942年7月,日军建立了独立辎重兵第4联队。该部配属第11军,长期担任湖北沙洋镇的警备任务,参与了豫湘桂会战等多场战役,1945年在湖北投降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杭州股票公司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